万年历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
您当前的位置 : 临海新闻网 >> 人文 >> 文学
字号:    [打印]

浙东文派宗主陈耆卿的骚情赋骨

作者:林大岳 徐媛苹  来源:临海新闻网  时间:2024年05月31日

  陈耆卿不仅是宋代浙东的学界领袖,也是浙东文派宗主。他的文章承继儒家名门正派之道,体现醇厚雅正的气脉,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又不失清丽的文华之美。

  他的文学主张是:那些华而不实的流行文章不过是过眼云烟,真正的文学应当扎根于古文。他认为:“古文必有根株,醖酿丰硕,而后葩藻蔚然随之。”他进一步阐释:“文有根有条,有葩有实,酿而后发,潴而后决,久之则纵笔所乡圆且熟,莫加焉。盖不求惊人而人自惊,此古人之要诀也。”简言之,写作的秘诀在于深厚的修养和不懈的磨练,唯有厚积才能薄发,水到自然渠成,然后方能游刃有余,挥洒自如。

  陈耆卿强调:“学贵实,心贵虚,不虚则不实矣。”他倡导扎实的学习态度和虚心的为人之道,认为这是成就伟业的关键。他赞美朋友“虚舟吾心,逆旅吾身,蘧庐吾家”的淡泊名利,自己亦在巾山南麓的“暗室”中寻求心灵的宁静,吟咏出“我家破屋同蜗牛,败壁淋浪秋复秋”的诗句,以此自省,修身养性。

  他的居所窗前种满了筼筜(大竹子),故以“筼窗”为居名,并以此为号。陈耆卿深信“眇然方寸间,仁不可胜用”,他将竹子的坚贞、刚毅、挺拔、清幽、有节的品格融入自己的文章学问之中,形成了去俗求清的诗文特征和文人品格。

  陈耆卿的文章,如同艺术品般多样而富丽,既有庄子的豪放不羁,又有独特的雄奇与细腻。他的《上楼内翰书》中,文字如同脱缰的野马,奔腾在广阔的天地间,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气势与美感。他的文字,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,既能高亢激昂又能细腻入微。他的文章,就像是一场精彩的交响乐,既有高亢的旋律又有低沉的吟唱,既有激烈的冲突又有和谐的共鸣。如:

  某窃以文于天地间,为物最巨。放之则横八极,斥四海,充塞乎宇宙之外;啬之则入秋毫,卷一握,揜閟乎尘坱之内;抗之则翻沆瀣,披鸿蒙,引星辰而上也;抑之则洞山岳,达河汉,决土壤而下也。其清也,则澄波月明,寒松露滴,孤鹤唳空,惊鸿叫夕,乙乙冥冥,韵《韶武》而杂《咸英》也。其壮也,则崩涛裂山,狞飚折石,雷车响空,铁骑临敌,震栗栗,绝甬道而赴赵壁也。其惨然而思也,则荒域悲风,空山暮景,远客怀归,孤嫠吊影,戚戚凄凄,歌楚些而赋湘纍也。其薰然而和也,则春来东郊,气回寒谷,发秀山川,敷荣草木,欣欣怿怿,登春台而歌寿域也。

  旁征博引,洋洋洒洒,“雄奇劲正”,充分展现了他的博雅思辨和挥洒自如。

  他的文字,如同清新的自然之风,流畅而多姿,让人沉醉其中。比如他描述处州平政桥的文字,就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,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桃花源,感受到了为政者的为民之心。他在送别亦师亦友的领导时,文字中情景交融,别意横生,别情未尽。他描绘太平县好友的丁园,短短数语,却让人感受到了佳境天成的景趣和放怀天地的幽意。他甚至能将一个条件简陋的县尉宿舍描绘得风清云净,宛如绝胜,让人仿佛住进了辋川般的诗意民宿。他评价后学林表民的诗文时,用“如柳逗午风,花肥春雨,使人依依不舍”来形容,真是说得漫天花雨,满地珠玉。他的文字,既有力度又有温度,既有深度又有广度,真是让人叹为观止。

  陈耆卿是一位以文载道、心系民瘼的文人官员,他在“政业”上的追求,不仅体现在对事功的重视,更表现在他对民生的深切关怀。他曾感慨:“我无一语活四海,对之泣下徒沾裾。”这句话道出了他对于无法以言语挽救苍生的无奈与悲愤。他对于处州知州应元衮的为官精神深表赞赏,认为应元衮“俭于己,不俭于民”“急于民,不急于己”的态度,正是官员应有的风范。

  在地位卑微的主簿任上,陈耆卿不甘于平庸,积极上书言事,论“和籴”“名虽和而实则强之,病在胥吏之奸”;批评滥发纸币实为克扣百姓利益,杀鸡取卵;针对赋税不均而导致弊病愈演愈烈,他提议实行推排法,加强土地管理,实现赋税均一,增加财政收入;建议皇帝善于倾听各方建议,任用有才、有德之人;建议兴修水利,保护百姓的收成;建议健全法制,打击那些纠缠不清、爱好打官司的健讼之徒……对“和籴”政策的批评,对滥发纸币行为的揭露,对赋税不均问题的建议,都显示了他对时弊的深刻洞察和对民生福祉的执着追求。他的这些建议,不仅切中时弊,而且大多被收入明人编著的《历代名臣奏议》一书。这也是他在“文华”方面着力事功的突出表现。

  在20年的官场生涯中,陈耆卿像一股清流,他坚守自己的原则,不与权贵同流合污,不随波逐流,敢于直面权势,因此遭受排挤。当时,史弥远把持朝政,许多文士曲意逢迎,以博取名利,而陈耆卿却很“不识时务”,竟然屡次三番推却了史弥远的拉拢。

  他拒绝为史弥远的祠写记文,也不给他写制文,反而上疏批评朝廷失人心,甚至还在文章中借机对其口诛笔伐。如在《刘向论》中说:“譬如家有幼主,而强奴悍婢操窃其权。”实指史弥远胆大妄为,竟然废太子赵竑而立赵昀(宋理宗)为帝,从此把持朝政长达26年。在《刘歆论》中又说:“大凡乱臣贼子之作于世,非重有所倚毗,则事不成。”又指史弥远网罗、纵容手下七名奸臣:薛极、胡榘﹑聂子述﹑赵汝述、李知孝、梁成大﹑莫泽。他们依附史弥远,排斥异己,不遗余力,残害魏了翁﹑洪咨夔等忠良,被人们称为“四木三凶”。这都是借历史而讽刺时弊,直中史弥远的要害。

  陈耆卿的这种坚守原则、敢于直言的精神,让人敬佩不已。他用自己的笔,为正义发声,为百姓代言,成为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文人。

  陈耆卿的文人风骨,在他自己的《筼窗自赞》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:“以为似我我不欣,以为非我我不嗔,以为穷我我不屈,以为达我我不伸。我须我眉,我冠我巾,惟寄于天地之内,而游于天地之外,是之谓神。”这种超然物外、坚守自我的精神,使得史弥远对他束手无策,甚至评价他为“很好的台谏官,只是太正直了”!尽管陈耆卿因此长期受到压制,但他的正直与坚持,最终赢得了历史的尊重。

  作为宋代文学界的巨擘,陈耆卿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并未受到应有的瞩目,但他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却不可忽视。永嘉文派的叶适和吴子良都对他赞赏有加。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一见陈耆卿的文章和学术水平,便止不住叹赏道:“陈耆卿能以文人之笔藻,立儒者之典型,综合欧阳修、苏轼、王安石的文采和学养,自成一家,他年成就不可估量。”吴子良在《筼窗集跋》中说:“筼窗先生探周、程之旨趣,贯欧、曾之脉络,非徒工于文者也。”在吴子良的眼中,陈耆卿的文章不仅展现了周敦颐、程颐的哲学智慧,还承袭了欧阳修、曾巩的文学风范,将道学与古文完美地融为一体。因此,他的作品既有宏大的格局,又不失精妙的笔触,展现出了广阔的视野和高超的仿古技艺。

  在元朝诗人、诗论家方回的眼中,陈耆卿在墓铭、序、记等文体的写作上颇有成就,且在当时的文学界无人能出其右。即使是数十年后,方回所处的时代,也没有谁的文章能够超越陈耆卿。清代的学者们在《四库提要》中提到,陈耆卿生活在南宋南渡之后、文体衰弱的时期,但他却能摆脱传统束缚,写出充满活力和法度的文章,“实有灏气行乎其间,非啴缓之音所可比”,非常难得。因此,他被誉为浙东文派的宗主,与叶适并称。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,著名的史学家、文学家全祖望甚至认为,陈耆卿凭借《论孟纪蒙》一书,足可以与王安石、苏辙、杨时、张栻等名家一起列入亚圣庙配享。这足以见得陈耆卿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影响力。

  国学大师、文史学家、教育家程千帆先生指出,南宋中后期散文主要有道学派和浙东派。道学派以朱熹及其接续者魏了翁、真德秀等为代表,浙东学派以叶适及其嗣响陈耆卿、车若水、吴子良等为主将。在陈耆卿的引领下,浙东学者不仅注重文章的务实精神和传经载道功能,还讲究文采和文质兼美,他们的思想和文学成就仍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总的来说,陈耆卿是一位被低估的文学巨匠,他的文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,他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。


分享到:
 相关新闻:
 
 微信公众号
  临海新闻
  国内新闻
  国际新闻
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·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·保留所有权利 | 网站简介 | 版权声明 | 刊登广告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律师
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| 浙新办[2006]31号 |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:330000800006 | 浙ICP备06040867号 | 法律顾问: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
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:电话:0576-89366753 电子邮箱:lhswgb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