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,本是孩子们享受自然、放松身心的黄金时段,其日照时间长这一特性本是“目”浴阳光、有效预防近视的自然良方。然而,在我国大部分地区,酷暑难耐的天气往往成为阻碍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的“隐形障碍”。长时间困于室内,电视、电脑、平板等电子屏幕成了孩子们的主要娱乐工具,加之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和规律的作息,这一系列因素悄然间成为了近视发生与加深的“幕后推手”。暑假往往成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的“加速期”。
什么是近视?它有哪些表现?
眼球就像一台照相机,正常情况下,物体会清晰地投影到我们眼底的视网膜。如果眼睛在调节松弛状态下,物体投影在眼底的视网膜之前,我们就说得了近视。眼睛看远的物体看不清楚,但能看清楚近的物体,比如不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,但能看清楚课本。如果小孩喜欢眯着眼看东西,或者凑近看,还有眨眼、揉眼、眼睛斜着看,歪着头看,都有可能得了近视眼了。
为什么会得近视?
一方面存在遗传因素。父母有近视眼的,小孩子容易得近视。如果家长都有近视,那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关心小孩的视力。另外一方面主要是小孩自己不良的用眼习惯。比如长时间地近距离用眼,过早或过多使用电子产品,缺少户外活动,还有饮食方面,有的小孩子喜欢吃甜的食物,比如可乐、巧克力等。
怎样去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呢?
尽量做到少用眼,科学用眼。1.勤洗手,不揉眼;2.保持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;3.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;4.合理使用电子产品;5.增加户外活动;6.均衡饮食,少吃含糖食品;7.保证充足睡眠;8.从小建立屈光发育档案。
如何做到良好的用眼习惯?
我们用眼要遵循“3010”法则,即每学习30-40分钟让眼睛休息10分钟,最好休息模式是远眺(看6米外的事物)。还要注意“四不要”,不要在行进的车厢中看书,不要边走路边看书,不要躺在床上看书,不要在光线太亮和太暗的地方看书。
为什么要户外活动?
户外活动是降低近视发生风险的最有效措施。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自然光线能够促使眼底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,它能延缓我们眼睛的眼轴增长,强调的是能够接触自然光线。在这次疫情特殊时期,我们可以在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(比如阳台),尽情地让孩子们“目”浴阳光,看看远处。专家建议每天至少2小时,或每周10小时。
用眼环境应该注意哪些?
要做到双套照明,就是房间大灯要打开,还要在左上方放台灯,尽量做到光照均匀,没有刺眼感觉,没有遮挡、阴影。
为什么要从小建立屈光发育档案?
专家建议从3岁开始就应建立屈光发育档案,来定期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屈光发育。我们在儿童青少年各个阶段防控目标是不一样的,在学龄前儿童我们主要是管控远视储备;在小学初中阶段我们主要是防控其近视过快的发生和发展;在高中阶段我们主要是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。
近视如何治疗?
目前还没有治好近视的任何仪器和药物,一旦确诊为近视应该及时配镜矫正。验配合适的眼镜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去进行医学验光,有一部分小孩有可能存在假性近视,需要散瞳检查或者配戴OK镜。